急诊医学学科简介

作者:发布时间:2024-09-26浏览次数:15

一、学科方向

急诊医学教研室创建至今已有20余年历史,在多年的教学历程中,急诊医学教研室始终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专业与人文融合”的教学理念,不断加强教学内涵建设,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致力培养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具备人文精神、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符合社会需要的现代医学复合型人才。研究方向涵盖院前急救、危重症救治、急性中毒、心血管病急救等。经过历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目前急诊教研室已成为教学场所规范、教学保障到位、教学管理有序,拥有一支教学实力雄厚的优秀师资队伍并形成了鲜明教学特色的急诊医学教学基地,为我校医学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学科平台

我科共有14名教师获得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校内导师3名,校外导师3名;拥有硕士点研究生专用多媒体教室和导师学生工作室,提供实验室,建立硕士点专用(书籍)资料库。并投资仪器设备,购置本学科图书。

我科每周定期对研究生进行技能培训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洗胃术、导尿术、中心静脉置管、床旁血滤等,病例讨论,增强研究生的技能操水平,掌握病历分析能力,提高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不断的请各个科室的专业人员讲课,使研究生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业务能力。每季度举行一次研究生学术沙龙,定期让研究生翻译外文文献并进行集体讨论、学习,调动大家阅读外文文献并进行思考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生通过以上方式的学习,不仅熟练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操作技能,提高了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还调动了大家阅读外文文献、写论文的积极性。通过分享所学知识,大家的知识面更加广泛。

本教研室将进一步营造宽松学术环境,发挥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性,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科技管理体制和科研运行机制,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运作机制。加强对外宣传,增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医院的网络平台和各种渠道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利用现有资源增进对外学术交流,选送德才兼备的青年医师外出学习,为未来储备人才。教学是培养学科后备人才、提高科室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我们要特别加强专科医师的范化培养。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学医院的优势,联合培养合格的专科医师。加强临床病例讨论和课内业务学习,利用各种资源和学习机会,增强科室学术氛围,全面提高科室整体素质。用于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研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

近年来我急诊科医师先后发表了“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乳酸水平的意义” “血栓素A2、前列环素与急性肺损伤” “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XB2、6-keto-PGF1α水平与急性肺损伤关系的临床研究” “支气管扩张不同时期炎症因子含量和肺功能的临床观察”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在诊断急性心血管病中的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α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脂连素和TXB2、6-keto-PGF1α水平与急性肺损伤关系的研究”等文章,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

三、学科其他介绍

我科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于国际接轨,于先进水平接轨。导师带领研究生参加多次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学习先进知识,取得良好成效。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奖助学体系,奖助项目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长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社会工作奖、“三助岗位津贴”、贫困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国家奖学金,有中央财政出资设立,学校组织评审推荐。用于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研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由学校设立、省财政给与支持,用于奖励、支持在学习、科研、社会服务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同学。每学期评选一次。学业奖分三个等级,其中,一等奖占学生总数20%,二等奖占30%,三等奖占50%。奖励标准:硕士研究生一等奖12000元/人,二等奖8000元/人,三等奖5000/人。评选标准根据研究生思想道德、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因素统筹评定。向基础医学和国家亟需的学科倾斜。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出资设立,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国家助学金覆盖范围为招生计划在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资助标准:硕士生每年6000元。